我觉得可以适当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,但这不是因为英语不重要,相反,因为现在查资料时常常会查到英文内容,我越来越感觉到英语的重要性与自身英语水平的不足
而我之所以觉得可以适当降低高考英语的比重,也是有理由的
一是英语是一个增大社会不公平的学科--发达地区/省会城市的学生往往可以相对比较轻松地学好英语,他的周围环境不断在告诉他英语很重要、老师自己也有较高的水平,相反在欠发达地区的同学想学好英语则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,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正反馈。对于英语水平的地区差异,相信正在读大学的同学们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。
而其他比如数学、语文等学科,虽然也会有不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,但这种差距却更容易由自身努力去弥补--无非就是自己多做题多总结而已。
别忘了,高考除了筛选人才的属性外,另一个重要使命是促进社会公平
二是英语比重的适当降低其实不会明显降低学生英语水平。回忆一下高中时光,我们是否去认真学一门学科,并不是由这门课分数的多寡来决定的,学习时长取决于这门课的难度以及我是否对它感兴趣。比如说,语文的总分是150,物理是110,足足比语文少了40分,但是绝大部分人学物理的时长其实是远超语文的,这就是因为物理要比语文更难、更拉分
所以说,在教材不变、难度不变的情况下,只要英语依然拉分,学生们依然会去好好地学习它,无非是疯狂地刷题少了一些。擅长英语的人依旧擅长,不擅长的人依然不擅长
三是英语要在实际使用中才能更快地进步。诚然英语水平对于一个人才来说的确很重要,而且多数学科的一手资料也都是英雄写成,但是能读懂这些英语靠的并不是中学英语--靠的是长期浸淫在这些论文/资料中日积月累下来的词汇量。
我高中时的英语考试成绩还算勉强,常常能考到130分以上,但我深知我自己的实际水平很不咋地,也根本无法直接阅读一篇原版英语文章,更不用谈去看与专业相关的英语了。但只有真正自己在实际中需要使用一样东西时,学生才有更多的动力去学习它,英语水平也才能有更快地长进。
在高考英语比重只是适当降低的情况下,该学时再继续学也完全来得及